姜,是家家户户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,更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。人人都吃过姜,可是姜怎么吃更健康、更能发挥其防病治病作用,许多人却搞不清楚。今天就来讲讲关于吃姜的那些事儿。
“晚上吃姜赛砒霜”是真的吗
近日,一位老年患者咨询道:“小周药师,医生开的处方服用方法写着早晚各一次,里面的三片生姜在晚上服用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呢?”
民间有俗语“早上吃姜似参汤,晚上吃姜赛砒霜”。中医理论讲究天人相应,一天之内有阴阳之分,白天是阳气旺盛的时候,温热性质的中药(比如生姜)吃下去可以帮助阳气生发,晚上是阴气旺盛的时候,阳气就要收敛起来,此时食用温热性质的药物食物不利于阳气潜藏,故不建议晚上吃姜。
现代研究表明,生姜中富含挥发油、姜辣素、淀粉等营养成分,食用生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并刺激胃液分泌从而促进消化,还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。生姜中的姜辣素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,姜烯、姜酮等成分还有明显的抑制呕吐作用,因此姜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。但是在夜间食用生姜,其中所含的姜酚等物质可能刺激肠道蠕动,影响睡眠。
生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,本身作用平和,比较安全,并且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,并没有发现吃生姜中毒的报道。因此,“早上吃姜似参汤,晚上吃姜赛砒霜”这个说法是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,说明晚上吃姜对健康不利的道理,建议人们做到顺应天时,食姜选时。另外,中药处方可以通过君臣佐使配伍来制约生姜的生发之性,故晚上吃含姜的中药并不会有对身体有害。
生姜晒干了就是干姜吗
姜入药分为生姜和干姜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,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,干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。那么生姜晒干了就是干姜?笔者通过文献检索,发现事实并非如此。
时代不同,来源不同
明代《本草纲目》以前的古籍中记载的干姜实为生姜的干燥品。如《神农本草经》言:“干姜,味辛,温。主胸满咳逆上气,温中止血,出汗,逐风湿痹,肠澼,下利。生者,尤良。”明代《本草蒙荃》云:“生姜……去皮日曝,又名干姜。”而自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干姜,以母姜造之。”此后,清代各本草书籍皆认为干姜乃由母姜或去皮,或不去皮,晒干后而成。
何谓母姜?《本草纲目》云:“初生嫩者,其尖微紫,名紫姜,或作子姜;宿根谓之母姜也。”姜是利用根茎繁殖的,生长过程中母根没有腐烂,而是随子根一起生长,因此在采收时我们同时采到子根和母根。母根褐色,质地结实,纤维多,水分少,辛辣味强,可用作来年种植,习称母姜、老姜。子根色黄,鲜者尖部带紫色(故又称黄姜或紫姜”),质地脆软,纤维少,水分多,辛辣味弱,习称子姜、生姜。
功效不同
生姜味辛、性微温,归肺、脾、胃经,功效为解表散寒、温中止呕、化痰止咳、解鱼蟹毒。生姜药力缓和,既走表又走里,可用于风寒感冒轻证、胃寒呕吐、寒痰咳嗽,鱼蟹中毒,被誉为“呕家圣药”。
干姜味辛、性热,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,有温中散寒、回阳通脉、温肺化饮之功。干姜药力强,功专走里,用于外寒内侵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、呕吐泄泻、肢冷脉微、寒饮喘咳。干姜比生姜更为辛热,一般都是入药用,生姜可直接食用,且有很多养生功效。
除了食用外,姜的外用方法也有很多。在冬季,身体虚弱者容易手脚冰凉,可在睡前泡脚,在洗脚水中加入生姜汁,能更好地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。
吃姜该去皮吗
生姜皮味辛、性凉,含有丰富的姜酚和姜黄素等成分,具有利水消肿、清热解毒的作用。生姜皮常被用于调理人体水液代谢,有助于消除水肿,并对部分皮肤问题有缓解作用。针对吃姜要不要去皮这个问题,笔者认为要因人而异,辨证使用。
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,在吃生姜的时候最好把生姜皮给去掉,因为生姜皮性凉,并不利于养护脾胃。
如果得了风寒感冒,使用生姜来驱寒的话,最好把生姜皮给去掉,以免皮的凉性制约了生姜辛热的作用。
搭配海鲜水产这些凉性食物吃的时候,生姜最好去皮,这样可以平衡寒性。
身体水肿时,吃生姜可以不去皮,以发挥其利水消肿作用。
平时做菜的时候也可以不去皮,保持生姜的药性平衡,避免上火。
生姜虽然有很多好处,但是在食用时应注意适量原则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。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应慎食,正在服药的人群在食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,以保证安全。
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